不可降解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有些塑料能过1000年仍不腐烂。随着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着毁灭性的破坏,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对人体的危害:
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果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样本中的微塑料含量是健康人的1.5倍。这意味着微塑料在肠道中堆积,可能导致炎症发生或者加重了炎症的病情。
近些年来,各国的研究团队先后在人体血液、胎盘、母乳等地方都检测到了微塑料的成分,塑料已经完全包围了人类!
比如广泛用于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就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神经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如塑料瓶、食品罐头内衬)和树脂的双酚A也可能导致生殖问题、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慢性疾病。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PET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塑料材料。它在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使用经过严格的监管和测试,以确保其不会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当PET受到高温或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等条件下,同样可能会释放出微量的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生命周期异常长,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自然分解。因此,大量的塑料废弃物积累在土地和海洋中,形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根据《自然》杂志的研究,估计每年约有100万只海鸟死于误食塑料垃圾,每年约有10000只海龟因误食或缠绕在塑料垃圾中而死亡。此外诸如海豹、海豚等生物也常常被发现因塑料垃圾而死亡,包括各种渔网鱼线等塑料垃圾缠绕窒息死亡和误食塑料造成内部损伤等问题。
随着人类的探索,我们已经在最高点珠穆朗玛峰顶、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等地方都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全世界最隐秘的角落已经“沦陷”,塑料污染已经遍及全世界。
-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对农业、粮食安全的影响:
在农业活动中,塑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入世界各地的农业土壤中。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如种子的塑料包衣、用于调节土壤温度并防止杂草生长的塑料保护膜等。我国每年有20~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高浓度微塑料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磷含量,同时,微塑料的存在会破坏土壤结构的完整性,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结构、孔隙度等。进一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下降,蓄水能力降低,影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并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使耕地劣化。
- 中国环境治理压力下,发展可降解塑料刻不容缓:
在中国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挑战。传统塑料由于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在使用后会长时间残留在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塑料生产和消费国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使用可降解塑料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PLA)是以秸秆、玉米等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制得乳酸,再经过精制、脱水低聚、高温裂解、聚合而成,可用于加工各种塑料制品、食品包装、纤维制品等。聚乳酸具有低碳排、可降解、可循环回收、生物相容性等优势,是替代传统塑料的不二之选。